欧美日韩一区三区不卡在线,亚洲一区二区欧美激情,亚洲日韩欧美在线一区,综合专区视频精品

    1. <dfn id="ckrju"><cite id="ckrju"></cite></dfn>
      <sup id="ckrju"></sup>

      <address id="ckrju"><button id="ckrju"></button></address>
    2. 任常倫銅像與隆茂鐵工廠

      2025年09月14日

      于家廣

      在英靈山的山頂,除了膠東抗日烈士紀念塔外,還有一尊銅像,這就是英雄任常倫的塑像,英雄手握鋼槍,英姿勃勃,雄視前方,仿佛仍在守衛(wèi)著美麗的膠東半島。很少有人知道這尊重達2500公斤的英雄銅像,當年是由口子村(現(xiàn)屬乳山市)一家只能進行簡單鑄造和機械加工的作坊式企業(yè)——隆茂鐵工廠鑄造的。

      1943年6月25日,當時的膠東行署實業(yè)處指定董仁山和矯凱帶領(lǐng)十幾人在敵占區(qū)牟平縣(今牟平區(qū))留格莊成立了隆茂鐵工廠。成立這家鐵工廠有兩個目的:一個是為農(nóng)村修理農(nóng)機工具,發(fā)展農(nóng)業(yè)生產(chǎn),支援前線;另一個是為部隊制造武器。這年秋天,工廠生產(chǎn)出第一批地雷和手榴彈。

      1944年3月,這家工廠搬遷到牙前縣后垂柳村。5月,生產(chǎn)出第一代機械產(chǎn)品——木架水車。

      大約在1944年6月,工廠又搬遷到現(xiàn)屬乳山市的諸往鎮(zhèn)口子村。工廠的辦公室被設(shè)在村里具有三百多年歷史的家廟里。這時工廠的人員很多,有二三百人。

      1945年春開始修建膠東抗日烈士紀念塔時,膠東建塔委員會將任常倫烈士的遺體由埠西頭遷往英靈山立墓安葬,同時決定鑄造一尊銅像立于英靈山之巔,以示紀念。

      任常倫,1921年出生在山東省黃縣(今龍口市)孫胡莊(現(xiàn)名常倫莊)一個貧苦農(nóng)民家庭。他參加過大小戰(zhàn)斗120余次,曾9次負傷,每次都是輕傷不下火線,重傷不叫苦,一直堅持戰(zhàn)斗到底。1944年8月,他任副排長,出席山東軍區(qū)戰(zhàn)斗英雄代表大會,被選為主席團成員,并獲山東軍區(qū)“一等戰(zhàn)斗英雄”稱號。代表大會剛剛結(jié)束不久,日偽軍糾集一千多人,開始了對我牙山根據(jù)地的掃蕩。任常倫得知敵情后,日夜兼程趕回部隊。此時,他的傷口還沒有完全愈合,肩膀里還嵌著敵人的彈片,但他堅決要求參戰(zhàn)。戰(zhàn)斗中,他帶頭沖向日軍,連續(xù)刺死多名日軍,帶領(lǐng)戰(zhàn)友們守住了陣地。他卻不幸中彈,壯烈犧牲,時年僅23歲。

      1945年4月,膠東建塔委員會將鑄造任常倫銅像的任務交給了隆茂鐵工廠。

      當時,該廠一無材料,二無設(shè)備,三無技術(shù),要鑄造出幾噸重的銅像,困難可想而知。但在英雄事跡的鼓舞下,隆茂鐵工廠響亮地提出了“學習英雄思想,走英雄道路,創(chuàng)英雄業(yè)績,鑄英雄銅像”的口號,廠領(lǐng)導派出以共產(chǎn)黨員李培松為主的收購組,化裝成貨郎到敵占區(qū),冒著生命危險走鄉(xiāng)串戶搜集、收購銅制品。

      根據(jù)地的軍民聽到要鑄造任常倫銅像的消息后,奔走相告,爭相捐銅。兒童團員把日軍掃蕩時丟棄的銅彈殼和家里積攢的銅錢交上,新婚夫婦捐獻出剛購買的銅臉盆,老年人捐獻出自己愛不釋手的銅煙袋鍋,還有的拿出了家里的銅勺、銅鎖和箱柜上的銅把手……在根據(jù)地軍民的熱情支援下,鑄造銅像所需的原料問題很快得到了解決。

      緊接著,廠長常文基帶領(lǐng)工人們投入到鑄造銅像的工作中。受技術(shù)所限,幾經(jīng)努力,都失敗了。

      姜福喜,諸往鎮(zhèn)口子村人。1944年,他因病從大連一家鐵工廠回到家鄉(xiāng),在村里養(yǎng)了一段時間的病。1946年,他參軍加入膠東行署警衛(wèi)營,后來又被分配到膠東兵工三廠等單位工作。他對隆茂鐵工廠在口子村鑄造任常倫銅像的情況特別了解。他介紹說:“鑄造銅像的第一步工作是給任常倫畫一個布像,這個布像就是在我們村家廟里畫的。任常倫的左腿受過傷,腿部有些彎曲,腿部姿勢被畫出來后,大家總感覺不像他本人。聽說這個畫像先后畫了三次,才達到滿意的效果。這個畫像的高度是6.5尺?!睋?jù)說時任膠東軍區(qū)政治部《膠東畫報》社記者、編輯范子厚同志參與了任常倫烈士銅像的設(shè)計。

      針對銅像體積龐大、難以鑄造這一問題,大家集思廣益,提出了很多鑄造辦法,最后工人們研究確定了“化整為零”的鑄造方案,即將頭、胸、臂、腿、腳和步槍等八個部位分別澆鑄,然后通過螺絲連接合成為一體。

      銅像各個部件的模型是在村南河邊的一棵大棗樹下被雕刻好的,有技師負責監(jiān)督。銅像的翻砂鑄造現(xiàn)場設(shè)置在家廟里。在鑄造過程中,造型工人賀先才和徐成缽首先制造一個大澆包,用來盛放化好的銅液,然后用稻草灰覆蓋,使其保持溫度。這樣,集中夠澆鑄一個部位的銅液,就鑄造一個部件。銅像的大部件都是空腔的,只有任常倫手握的那支步槍是實心的,有75公斤重。

      姜福喜說:“那時候,家廟里堆放著用于鑄造銅像的大量銅制品,銅錢特別多。新中國成立后,我們還在家廟里找到一些銅錢。”

      鑄造好的銅像各個部分被搬運到村北廢棄的纊絲房里。鉗工王崇陽等人對照掛在墻上的英雄布畫像,進行認真地修整。經(jīng)過大家?guī)讉€月的努力,高2米、重2500公斤的英雄銅像終于鑄造成功。

      由于銅像沉重、龐大,工廠找了三輛大馬車來運輸這尊銅像,每輛馬車都是由一匹馬駕轅,兩匹騾子拉邊梢。在經(jīng)過流水頭村村北的大上坡時,由于車上銅像部件相互碰撞不停地發(fā)出響聲,邊梢的一匹騾子受驚,不停地往前跑。馬車失去控制,被拉到道邊的溝夼里,這匹騾子被摔傷。銅像經(jīng)過崖子村、井口村等地,被送到英靈山。1945年7月7日,戰(zhàn)斗英雄任常倫的銅像被安放在陵園西陡峭的山崖上。從此,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人們來到英雄像前,緬懷先烈。

      姜福喜說:“隆茂鐵工廠進駐村莊后,不僅僅是鑄造銅像,他們還在村里開展抗日宣傳。記得工廠有一個會計,是個女同志,大高個子,帶領(lǐng)村民唱歌。記得教的歌曲有《三大紀律八項注意》和《戰(zhàn)斗英雄任常倫》等。廠子和村里人團結(jié)得像一家人一樣。碰到敵情時,村里老百姓黑天白日地幫助工廠上山下河埋藏機械。敵情解除了,又幫助把埋藏的機械挖出來,搬回村里。”

      隆茂鐵工廠在口子村期間生產(chǎn)過大量的民用產(chǎn)品,有軋花機、粉碎機、木架水車、鐵鍋和水桶等,還設(shè)有烘爐給老百姓打鋤、打镢,有力地支援根據(jù)地的生產(chǎn)。他們同時生產(chǎn)過地雷、手榴彈和迫擊炮彈等。

      宮錫田,諸往鎮(zhèn)口子村人。他說:“我看見隆茂鐵工廠在俺村鑄造任常倫的銅像,是一個姓畢的人畫的任常倫像。當時徐志波負責用車床旋銅件,我還拿過花生給他吃。銅像的安裝工作是由王崇陽負責,他是俺村宮錫景的大舅。俺村東面有一所學校,叫橋東小學,是5個村的學校。我在那兒念過書。隆茂鐵工廠在那兒生產(chǎn)炮彈。他們教唱歌曲,其中有一首叫《工農(nóng)兵學商一起來救亡》。隆茂鐵工廠還生產(chǎn)炮彈,我到流水頭村來回上學時看見過。”

      據(jù)說隆茂鐵工廠在附近的李格莊村還有一個糧油加工廠,“喬八爺”(曲波長篇小說《橋隆飆》主人公原型)在那兒管理。

      1946年4月,隆茂鐵工廠遷到海陽。1958年,工廠改名為山東萊陽動力機械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