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06月17日
隨著全國大范圍高溫天氣強勢來襲,北方開啟“燒烤”模式,南方則陷入“桑拿”蒸籠。隨著熱浪來襲的,還有一個隱藏的“高溫刺客”——熱射病。它是中暑中最危險的一種,需準確識別,及時施救。
“熱射病的發(fā)病機制是身體產(chǎn)熱與散熱失衡,可以理解為身體的‘冷卻系統(tǒng)’崩潰,核心體溫會超過40攝氏度?!标戃娷娽t(yī)大學陸軍特色醫(yī)學中心腎內(nèi)科主任陳客宏說,這時,大腦會“宕機”,器官會“罷工”,死亡率高達70%至80%,即使救回來,也可能留下后遺癥。
陳客宏說,先兆中暑的癥狀有頭暈、乏力、口渴、大汗淋漓,體溫一般不會超過38攝氏度。這時,到陰涼處休息、喝水,通常能緩過來。
熱射病則完全不同,發(fā)作前,身體會拼命發(fā)出這些“求救信號”:面色異常,突然通紅或者慘白;大汗淋漓,或者完全不出汗,皮膚又干又燙頭痛欲裂;大腦反應變慢,說話顛三倒四,或者昏昏欲睡;心跳加速,呼吸又淺又快;胃腸道“翻江倒?!保瑦盒?、嘔吐、拉肚子;肢體不聽使喚,肌肉抽筋,視力模糊。
如有疑似熱射病癥狀,現(xiàn)場急救是挽救生命的關鍵。陳客宏說,急救法則就是“降溫第一,轉(zhuǎn)運第二”。
首先快速撤離“火線”,把患者轉(zhuǎn)移到陰涼通風的地方,最好是有空調(diào)的房間,迅速脫掉外衣幫助散熱。
降溫是核心操作。最推薦的方法是冷水浸泡,把患者脖子以下泡在浴缸或水池里。次選方法是“涼水+風扇”,用冷水澆淋或噴濕全身皮膚,同時用風扇、扇子拼命扇風,讓水分蒸發(fā)帶走熱量。還可冰敷重要部位,如戴冰帽或頭枕冰枕。
進行科學補水。如果患者清醒,可以少量多次飲用淡鹽水或運動飲料,補充因出汗流失的水分和電解質(zhì)。如果不清醒或嘔吐,則不能強行灌水,容易嗆水造成窒息。
保持氣道暢通,把頭偏向一側(cè),清理嘴里和鼻子里的嘔吐物或分泌物。
及時呼叫120急救電話,并在救護車來之前和送醫(yī)途中持續(xù)采取降溫措施。
面對南北方不同類型的高溫天氣,陳客宏給出了針對性的防暑指南。
北方“干烤”攻略:“躲”為上策,上午10點到下午4點盡量躲在室內(nèi),出門嚴格做好防曬措施;“喝”要勤快,不要等口渴才喝水,要像給身體“滴灌”一樣小口、多次喝白水或淡鹽水;穿得透氣,淺色、寬松的棉麻服裝是首選,讓皮膚自由“呼吸”。
南方“濕蒸”攻略:控溫通風,室內(nèi)空調(diào)開到26攝氏度為宜,避免長時間待在空調(diào)房間內(nèi),定時開窗通風;適度運動,悶熱天里身體的散熱效率降低,應盡量減少劇烈運動和戶外活動;飲食清淡,多吃瓜果蔬菜,少吃油膩、辛辣、高熱量的食物。
專家表示,“高溫刺客”往往在人們大意時才會出手。只要多一份警惕,掌握正確的預防和急救知識,就能撐起一把“生命遮陽傘”。 據(jù)新華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