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07月01日
陳穎
我是一名寫作愛好者,真實水平以及自卑心作祟,寫好的文章都私藏著。2018年,我開始給《煙臺晚報》煙臺街、文學角投稿,屢屢投稿偶有收獲,自慚的心開始燃起了自信,于是更加關(guān)注報紙上的文章,閱讀、學習,一天一天進步。
2020年的某一天,我把寫好的散文《遇見格?;ā诽砑拥洁]箱附件里,在填寫收件人地址時心里猶豫起來——我敢不敢投給《煙臺日報》副刊呢?“算了吧,那可是寫作大家和寫作高手的天地啊,像我這樣無名小卒的文章,不可能被編輯認可的。”這時,一個聲音這樣對自己說:“要不勇敢地試一試吧,讓如米小的苔花,也像牡丹一樣綻放起來?!碑斘野选稛熍_日報》的投稿郵箱地址填寫好后,手指在“發(fā)送”那里停頓了足有兩分鐘。
盼星星盼月亮,終于盼來了星期五,結(jié)果在副刊上沒有找到“格?;ā保谑俏矣珠_始新一輪的盼望。一個個星期五帶來了一個個失望,我的心像石頭一樣沉重。我的文章太生活化了,不適合日報的嚴肅性吧?我安慰自己。
我在手機上下載了“大小新聞”,在《煙臺日報》電子版里讀副刊的文章。在一期“半島·悅生活”版面里,“本版征集優(yōu)秀散文、詩歌。要求角度新穎、筆觸獨特、貼近當代讀者審美和品味”的征稿啟事讓我幡然醒悟。我的文章沒能見報,不是因為我是無名小卒,而是因為我的文章還不夠優(yōu)秀。
心中的石頭放了下來,不優(yōu)秀可以繼續(xù)努力啊。我把《遇見格?;ā窂奈臋n中找出來,重新讀,邊讀邊修改。當我把這篇文章的修改稿發(fā)送給《煙臺日報》時,我已經(jīng)反反復復讀了有20多遍,刪掉、修正了很多句子和詞語。功夫不負有心人,2020年7月24日,我在《煙臺日報》的半島·悅生活版面上,看到了散發(fā)著墨香的《遇見格?;ā罚@讓我激動萬分。
2024年讀書節(jié)前夕,我收到了秀梅主席的贈書。當我讀完《一九三八年的鐵》后,心緒被書中的故事情節(jié)左右著,欲罷不能,便著手寫下一篇讀書筆記。我一遍一遍整理修改后,投進《煙臺日報》的副刊郵箱。2024年5月17日,《鐵是一種傳承——讀煙臺市作協(xié)主席王秀梅長篇小說〈一九三八年的鐵〉》發(fā)表在《煙臺日報》文化周刊·悅讀版面。這是多么激勵人心的事情啊。
自2020年7月到現(xiàn)在,近五年的時間里,我在《煙臺日報》的副刊版面共發(fā)表散文23篇、詩歌9首。每一篇文章、每一首詩歌,都是編輯老師的不棄,都有編輯老師的辛苦斧正。
相對于《煙臺日報》的電子版,我更傾心于《煙臺日報》的紙質(zhì)版。我的辦公室沒有《煙臺日報》,每當有文章發(fā)表,十幾公里外的車間辦公室的同事便會幫我收集好報紙,下午下班后捎給我。后來,芝罘散文學會的張文泰老師幫助有文章發(fā)表的文友收集報紙,遇到有我的文章的報紙,也會幫我留一份。每一次雙手接過文泰老師親手遞過來的報紙時,我都會收到他的表揚和鼓勵。我的不斷進步,也源自像兄長一樣的文泰老師的呵護。
我有幾個文件袋,每個袋子里都珍藏著有我文章的報紙。閑暇時,我會把文件袋里的報紙拿出來,讀一讀自己的文章,重溫得知文章見報時的喜悅。更多的時候,我會拜讀同刊老師們的文章,在老師們的字里行間吸取精神養(yǎng)分,讓自己這朵苔花開得更潔白更飽滿。
2025年,《煙臺日報》創(chuàng)刊80周年,我把滿心的祝福都送給《煙臺日報》,也希望每一個如苔花的作者筆耕不輟,綻放如牡丹。